日前,第36届银河奖颁奖典礼在成都落幕,海盐籍科幻作家宝树凭借其作品《关于人类不得不去寻找龙这回事》斩获第36届银河奖“最佳短篇小说奖”。
关于“银河奖”
“银河奖”由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创办于1985年,被誉为“中国科幻最高奖”,刘慈欣、王晋康等国内知名科幻作家,都是从“银河奖”开始,被广泛传播。今年,恰逢银河奖四十周年。
图片来源主办方
《关于人类不得不去寻找龙这回事》围绕能够“定制”古代文明遗迹的量子盾构机展开,人类为了满足文化认同需求,无节制使用“量子盾构机”,最终将人类社会带上一条离奇而危险的道路。小说通过科幻想象与现实批判紧密结合,核心指向“技术干预历史”的深层危机。
谈及创作初衷,宝树在获奖后分享表示,核心灵感来自对“历史认知与技术干预”关系的长期观察。如今AI、数码技术发达,以假乱真的信息不断涌现,导致人们对历史的认知逐渐分歧、割裂,让他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。“我们总觉得历史是凝固的过去,但现在技术正让它变得可‘修改’‘定制’,就像用修图软件美化照片,未来会不会有人用更先进的技术‘美化’历史?”宝树说。
宝树(右二)图片来源主办方宝树特别提到“龙”这一中国文化符号的选择:“龙从未被证实存在,却深深烙印在民族认知中,这种‘虚构却被广泛认同’的特质,恰好能连接‘技术篡改历史’与‘人类认知偏差’。”
宝树表示,在小说创作过程中,他需要反复调整“量子盾构机的运作原理”,确保技术设定不“碾压”文化符号的内涵,既让读者觉得“技术可行”,又能理解“龙为何是最佳载体”,前后推翻过多个版本设定才定稿。
80后作家深耕科幻多年
作品早获业界认可
宝树,海盐籍科幻作家,本名李俊,80后,毕业于北大哲学系。其创作风格以“脑洞超凡、推想严谨、诙谐幽默”著称。著有《观想之宙》《时间之墟》《恐龙奇旅》等长篇小说,中短篇作品发表约百万字并出版多部选集,屡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和华语科幻星云等主要奖项,多部作品被译为英、日、意等十余种外文出版,积累了广泛的读者基础。
今年4月,宝树在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进行讲学去年3月,宝树的作品《美食三品》入围第82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奖;4月,作品《我们的火星人》获第二届科幻星球奖文学奖·最佳科幻中篇小说奖冠军;5月,作品《恐龙奇旅》获第五届少儿科幻星云奖中长篇小说金奖。此外,作品《我们的火星人》和《看得见风景的窗口》分别获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银奖。
谈及未来的创作规划,宝树表示,将继续围绕“技术与人类认知、人文关系”的核心主题深耕,深挖中国文化元素,同时尝试更多元的题材与表达。